代疏答五羊诸友

白头哭子岂堪闻,信有玄穹怨不仁。 精爽已归千佛国,玄纁未赠九原身。 求之梦后心如失,病是愁中药不神。 鬓脚又添今日白,庭花何异昔年春。 东君此意谁分付,又遣黄鹂唤向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玄穹:指天,这里比喻命运。
  • 精爽:指精神,灵魂。
  • 玄纁:古代用来祭祀的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这里指未完成的祭祀。
  • 九原:指墓地,这里指死者。
  • 东君:指春天的神,即春神。
  • 分付:嘱咐,安排。

翻译

白发苍苍的我哭泣着失去的孩子,这样的消息怎能让人承受,命运似乎在怨恨着不仁。 孩子的灵魂已经归于千佛之国,而祭祀的布帛还未赠予墓中的他。 在梦中寻找,醒来后心如失落,病痛是愁苦中的药,却无法治愈心伤。 如今鬓角又添了白发,庭院中的花朵与往年春天无异。 春神此番安排谁能明了,又派遣黄鹂鸟儿来呼唤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孩子的深切哀悼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中,“白头哭子”直抒胸臆,流露出无尽的悲痛。通过“精爽已归千佛国”与“玄纁未赠九原身”的对比,既展现了孩子灵魂的归宿,又暗含了对未能尽到祭祀之责的遗憾。后两句以自然景象映衬内心的哀伤,春天的到来并未带来慰藉,反而加深了对逝去孩子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