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堂为英国公赋

· 陈琏
经纶事业冠朝绅,带砺家声海内闻。 柱国师臣膺上爵,金书铁券表崇勋。 显扬志遂名应重,鞠育恩深念益勤。 忠孝双全谁得似,已看竹帛播清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经纶:原指整理丝线,比喻处理国家大事。
  • 朝绅:朝廷的官员。
  • 带砺:古代官员腰带上的装饰,比喻显贵。
  • 柱国:古代官名,指国家的重要支持者。
  • 师臣:指担任重要职务的大臣。
  • :承受,接受。
  • 上爵:高级的爵位。
  • 金书铁券:指皇帝颁发的诏书或奖赏,表示极高的荣誉。
  • 显扬:显赫,扬名。
  • 鞠育:抚养,养育。
  • 竹帛: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丝绸,比喻史书。
  • 清芬:清新的香气,比喻美好的名声。

翻译

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使他在朝中官员中脱颖而出,他的家族声誉在海内外广为人知。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持者和担任重要职务的大臣,他接受了高级的爵位,皇帝颁发的诏书和奖赏彰显了他的卓越功勋。他的志向得以实现,名声显赫,他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更加深厚。他的忠诚和孝顺无人能比,他的美好名声已经在史书中流传。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一位朝廷重臣的忠诚和孝顺,以及他在国家政治中的卓越贡献。诗中通过“经纶事业”、“带砺家声”、“柱国师臣”等词语,描绘了这位大臣在朝中的显赫地位和家族的荣耀。同时,“金书铁券”和“竹帛播清芬”表达了对他功勋和名声的极高评价。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忠孝精神的推崇和对功臣的敬仰。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