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礼部郎中史安

· 陈琏
参赞元戎瘴岭间,忠魂不逐凯歌还。 镇夷关外边情急,铜鼓声中日色寒。 郎署旧衙留姓字,家山新冢葬衣冠。 伤心忍说南征事,太史铭文揾泪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参赞:参与协助。
  • 元戎:主帅。
  • 瘴岭:指南方有瘴气的山岭。
  • 忠魂:忠诚的灵魂,指忠诚的将士。
  • 镇夷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边关。
  • 铜鼓:古代用于军事信号的乐器。
  • 郎署:古代官署名,指礼部。
  • 家山:家乡的山,代指家乡。
  • 新冢:新坟。
  • 太史:古代官职名,负责记载历史。
  • 揾泪:擦拭眼泪。

翻译

在瘴气弥漫的山岭间,你作为主帅的参谋,忠诚的灵魂却未能随着胜利的歌声归来。镇夷关外的边疆局势紧急,铜鼓的声音在寒冷的日光中回荡。你曾在礼部的官署留下名字,如今家乡的新坟埋葬了你的衣冠。我忍着心痛,不忍述说南征的往事,只能含泪阅读太史为你撰写的铭文。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礼部郎中史安的深切哀悼和对其忠诚精神的赞颂。诗中通过“瘴岭”、“忠魂”、“铜鼓声”等意象,描绘了史安在边疆的艰险环境和其忠诚不渝的形象。后两句则通过“郎署旧衙”和“家山新冢”的对比,抒发了对其生前功绩和死后孤寂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忠诚精神的崇敬。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