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方先生哀挽

· 陈琏
每重交情老益坚,江湖别后又多年。 方期诗酒陪行乐,岂意蘋蘩荐豆笾。 留世空能存素节,传家亦有旧青毡。 墓门早晚刊新碣,定见文光夜烛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蘋蘩(pín fán):古代祭祀时用的两种植物,这里指祭祀。
  • 豆笾(dòu biān):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器具。
  • 素节:清白的节操。
  • 青毡:古代士人的常用物品,这里指家传的文化遗产。
  • 墓门:墓地的入口。
  • 刊新碣:刻制新的墓碑。
  • 文光:文采的光辉,这里指刘立方的文学成就。

翻译

每当重逢,我们的友情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愈发坚定,江湖一别已有多年。 原本期待能以诗酒相伴,共享行乐,谁料到如今只能在祭祀中以蘋蘩和豆笾表达哀思。 你留在世间的,是那清白的节操,家传的,还有那珍贵的文化遗产。 墓地的入口,早晚会刻上新的墓碑,你的文学成就定会如夜空中的烛光,照亮天际。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友人刘立方的深切哀悼和对其高尚品德及文学成就的赞颂。诗中,“重交情老益坚”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持久,“方期诗酒陪行乐”与“岂意蘋蘩荐豆笾”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生命的无常和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怀念。末句“定见文光夜烛天”则是对刘立方文学成就的极高评价,预示其精神永存,影响深远。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哀思与敬意。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