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长兴时京口李司直自卞山买舟相寻

浮萍各自飘,折简不烦招。 知有五千字,来从丁卯桥。 埋名已东郭,访古尚南朝。 想借天人供,禅房慰寂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折简:古代用以书写、传递信息的竹简。这里指写信。
  • 五千字:指《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共约五千字。
  • 丁卯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古桥或地标。
  • 埋名:隐姓埋名,指隐居。
  • 东郭:古代城墙东边的区域,常用来指代隐居的地方。
  • 访古:探访古迹或历史遗迹。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 天人供:指供奉给天人的物品,这里可能指寺庙中的供品。
  • 禅房:僧人修禅的房间,也泛指寺庙中的静修之所。

翻译

浮萍各自随波飘流,无需写信邀请。 知道你带着《道德经》,从丁卯桥那边来访。 你已隐居在东郭,探访古迹追溯南朝往事。 希望借用寺庙的供品,在禅房中找到慰藉,驱散寂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浮萍各自飘”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而“折简不烦招”则表达了与友人之间无需繁文缛节的真挚情谊。诗中提到的“五千字”和“访古”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智慧和历史的尊重与向往。最后,诗人希望通过寺庙的宁静与供品的神圣,来安慰自己内心的寂寞,寻求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