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秋丁斋宿偶赋

· 陈琏
暮雨初收夜气凉,黉宫如水漏声长。 金莲光粲频添烛,宝篆烟浮屡换香。 礼乐明时严秩秩,弦歌深夜尚洋洋。 喜逢圣代崇禋祀,勉效涓埃答素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黉宫(hóng gōng):古代的学校。
  • 宝篆(bǎo zhuàn):指香炉中的香烟,形状如篆文。
  • 秩秩(zhì zhì):有序的样子。
  • 洋洋(yáng yáng):形容声音悠扬。
  • 禋祀(yīn sì):古代祭祀的一种,指用烟熏的方式祭祀。
  • 涓埃(juān āi):比喻微小的贡献。
  • 素王(sù wáng):古代对贤明君主的尊称。

翻译

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夜晚的空气变得凉爽,古老的学校里,水钟的声音显得格外悠长。金色的莲花灯火闪烁,频繁地点燃蜡烛,宝篆香烟缭绕,不断地更换香料。礼仪音乐在明亮的时刻显得庄重有序,深夜里弦歌之声依然悠扬。欣喜地遇到圣明的时代,崇尚祭祀,我尽力做出微小的贡献,以答谢贤明的君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夜在古学校中的景象,通过“暮雨初收”、“黉宫如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诗中“金莲光粲”、“宝篆烟浮”等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神秘与美丽。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圣明时代的赞美和对贤明君主的敬仰,体现了作者的忠诚与谦逊。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时代的感恩。

陈琏

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