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诬代常山吴权作
相逢白昼间,岂尽攫金者。
亦有披裘生,采芝当盛夏。
东陵高西山,孰辨真与假。
长睇天地间,兹怀向谁写。
不疑怀直躬,取惑在同舍。
白璧栖青蝇,可损连成价。
大夫垂贞观,庶雪覆盆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辨诬:辨别诬陷。
- 攫金者:指贪图金钱的人。
- 披裘生:穿着皮衣的人,比喻隐居的贤士。
- 采芝:采摘灵芝,比喻隐居或修行。
- 盛夏:夏天最热的时期。
- 东陵:地名,指东陵侯,比喻隐居的贤士。
- 西山:地名,指西山隐士,比喻隐居的贤士。
- 长睇:远望。
- 直躬:正直的行为。
- 同舍:同住的人,这里指同事或同伴。
- 白璧:洁白的玉,比喻清白无辜。
- 青蝇:苍蝇,比喻小人或诽谤者。
- 连成价:连续的价值,这里指名声或地位的连续损失。
- 大夫:古代官职,这里指有地位的人。
- 贞观:正直的观察,这里指公正的判断。
- 覆盆:倒扣的盆,比喻冤屈无法昭雪。
翻译
在白天的相遇中,怎能全是贪图金钱的人呢?也有穿着皮衣的隐士,在盛夏采摘灵芝。东陵的高士与西山的隐士,谁能分辨真假?我远望天地间,这份情怀向谁倾诉。不怀疑正直的行为,却在同伴中感到困惑。洁白的玉上栖息着苍蝇,可损害了连续的价值。有地位的人应保持公正的判断,希望能洗清冤屈。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贪图金钱的人与隐居的贤士,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假难辨、冤屈难雪的感慨。诗中“东陵高西山”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意蕴。末句“大夫垂贞观,庶雪覆盆下”则寄托了作者对于公正和清白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