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谭见日山人
苦辛谁念之,短褐信细微。
先民询刍荛,此道久吾欺。
白日岂不光,仰视浮云驰。
风霜日侵蚀,衾被寒共持。
朝饮同荆轲,暮宿高渐离。
弦促和益寡,无乃郢曲非。
忉怛亦何为,恻恻临路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短褐:粗布短衣,指简朴的生活。
- 刍荛:指草野之人,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 荆轲:战国时期的刺客,此处指与志同道合的人共饮。
- 高渐离:荆轲的好友,此处指与朋友共宿。
- 郢曲:指楚国的歌曲,比喻高雅的音乐或诗歌。
- 忉怛:忧伤的样子。
- 恻恻:悲伤的样子。
翻译
谁会关心那些辛苦的生活,简朴的衣着确实微不足道。 古人会询问草野之人的意见,这种态度我已久违了。 太阳难道不光明吗?但抬头只见浮云飞驰。 风霜日益侵蚀,我们共同忍受着寒冷的被褥。 早晨与志同道合的人共饮,晚上与朋友共宿。 琴弦越是急促,和声越是稀少,难道这不是高雅的楚歌吗? 忧伤又是为了什么,悲伤地站在分岔路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感慨和对真诚交流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比白日的光明与浮云的遮蔽,以及风霜对衾被的侵蚀,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同时,通过提到荆轲和高渐离,表达了与志同道合者共饮共宿的愿望。最后,诗人对郢曲的疑问和对分岔路口的悲伤,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叶春及的其他作品
- 《 郑生学医从海上军索赠赋此 》 —— [ 明 ] 叶春及
- 《 送潘去华侍御还朝去华在粤著书名百六书成而召故次首及之 》 —— [ 明 ] 叶春及
- 《 寄吴一庵别驾 》 —— [ 明 ] 叶春及
- 《 登太和山南嵓雾雨连日披而出游赋十四韵 》 —— [ 明 ] 叶春及
- 《 期访陈养斋因事不果诗以谢过兼为后期 》 —— [ 明 ] 叶春及
- 《 赴西粤投檄祁在德崔子玉送至石门 》 —— [ 明 ] 叶春及
- 《 与梁思立谭永明饮韦纯显宅 》 —— [ 明 ] 叶春及
- 《 题松柏芝兰图寿兵宪王公 》 —— [ 明 ] 叶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