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廷玉忠义

· 丘浚
幽燕自古多奇士,勃勃胸中抱奇气。 要留世上不朽名,羞见人间不平事。 金台峨峨易水寒,相看意气何桓桓。 君臣义大此身小,宁问鸿毛与泰山。 荆生不还田生死,地气翻为时势使。 西风吹散壮歌声,百鍊铿钢柔绕指。 文皇建国来全燕,风声震地雷轰天。 声名独出百王上,风气还回三代前。 关西后裔范阳客,二十辞家侍君侧。 出入勾陈太乙间,一片丹心皦如日。 落落身无七尺长,忠肝义胆无他肠。 前年持矛刺狂贼,去年上书论流氓。 有劳不伐言皆应,四民安堵三边靖。 丹心自结明主知,时时持节衔王命。 禁庭之狱非等閒,生死都来掌握间。 昨日九重亲锡命,三军百姓总开颜。 好生恶杀天之道,圣主仁明法天造。 杨君杨君听我歌,臣心尽处君恩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燕:古代地名,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 勃勃:旺盛的样子。
  • 金台:指黄金台,古代燕国的名胜,传说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
  • 桓桓:威武的样子。
  • 鸿毛与泰山:比喻轻重悬殊,出自《战国策·齐策》。
  • :同“炼”,锻炼。
  • 铿钢:形容声音响亮。
  • 柔绕指:形容柔软到极点,可以绕指。
  • 勾陈:古代星宿名,代表中央。
  • 太乙:古代星宿名,代表东方。
  • 皦如日:明亮如太阳。
  • 落落:形容人孤高,不随流俗。
  • 七尺长:古代成人的标准身高。
  • 三边靖:指边境安宁。
  • 锡命:赐予命令。
  • 九重:指皇帝。

翻译

自古以来,幽燕之地多出奇士,他们胸中怀有旺盛的奇气。他们渴望留下不朽的名声,对于世间的不平之事感到羞耻。金台高耸,易水寒冷,他们相看时意气风发,威武不凡。君臣之间的义理重于个人生命,宁可轻如鸿毛,也不愿重如泰山。荆轲未能归来,田光已死,地气变化,时势使然。西风吹散了壮士的歌声,百炼的钢铁变得柔软可绕指。文皇建国以来,全燕之地风声震地,雷声轰天。声名超越百王之上,风气回归到三代之前。关西的后裔,范阳的客人,二十岁辞家侍奉君王。出入于勾陈太乙之间,一片丹心明亮如太阳。他孤高不随流俗,虽无七尺之躯,但忠肝义胆,没有其他心思。前年持矛刺杀狂贼,去年上书论及流氓。有功劳却不自夸,言行皆应天意,四民安居乐业,三边安宁。他的丹心自然得到明主的知遇,时常持节接受王命。禁庭的狱事非同小可,生死都在掌握之中。昨日皇帝亲自赐予命令,三军百姓都为之开颜。好生恶杀是天道,圣主仁明,法天而造。杨君啊,杨君,听我歌唱,臣子的心尽于此,君恩报答。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杨廷玉的忠义精神,通过描绘幽燕奇士的形象,展现了他们对于名声和正义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和星宿象征,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通过对杨廷玉忠诚行为的描述,表达了对其高尚品质的敬仰。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历史人物的英勇,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忠义精神的推崇。

丘浚

丘浚

又作邱浚。明琼州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景泰五年进士。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既长,博极群书,尤熟于国家典故。自翰林院编修,进侍讲,迁国子祭酒,累官至礼部尚书。弘治四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为尚书入内阁者之始。八年,卒于官。赠太傅,谥文庄。尝采群书补宋真德秀《大学衍义》为《大学衍义补》,所载均可见之行事。与修《英宗实录》,实书于谦之功。又作传奇《五伦全备忠孝记》、《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四种(《罗囊记》今佚)。亦工诗,有《琼台集》。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