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居

舍比鲁山稍觉宽,幽偏堪我寄盘桓。 池开碧鉴方三亩,竹引苍虬矗万竿。 深课农耕供国税,稳收渔艇避风滩。 更怜近海涛声壮,夏日能生枕簟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舍比鲁山:指房屋比鲁山稍显宽敞。
  • 盘桓:徘徊,停留。
  • 碧鉴:碧绿的池水,比喻清澈的水面。
  • 苍虬:青色的龙,这里比喻竹子。
  • :直立,高耸。
  • 深课农耕:深入地进行农耕。
  • 国税:国家的税收。
  • 渔艇:小渔船。
  • 风滩:有风浪的滩涂。
  • 枕簟:枕席,指睡觉用的席子。

翻译

我的房屋比鲁山稍显宽敞,幽静而偏僻,非常适合我停留徘徊。池塘像一面碧绿的镜子,面积约三亩,竹子像青色的龙一样,直立着万竿。我深入地进行农耕,以供应国家的税收,稳稳地收获渔艇,避开有风浪的滩涂。更令人怜爱的是,靠近海边,涛声雄壮,夏日里这涛声能让我的枕席生出凉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自足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通过对居所环境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池开碧鉴”与“竹引苍虬”形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结尾的“夏日能生枕簟寒”巧妙地将海涛声与夏日凉意结合,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趣味性。

王天性

王天性,以忤上司早赋归田,肆志于山水诗酒间,尝作《半憨先生传》以自况。著有《半憨集》。清冯奉初《潮州耆旧集》卷一六、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四有传。王天性诗,以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成式堂藏版《半憨集》卷上所收《澄海金砂王槐轩先生遗草》为底本。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