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龙江送萧御史

· 王称
君不见龙江水流东到海,天堑由来知几代。三月春潮绕帝城,喷雪鸣涛走澎湃。 往事流残落照中,六朝遗迹恨无穷。清时不用限南北,万国梯航此日通。 烟开目极澄波渺,海门一点孤帆小。势吞九派落云间,雄浸三山出天表。 江上潮来一送君,中流宛见绣衣新。青年好遂澄清志,莫羡当时击楫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堑:天然的壕沟,比喻地势险要,难以逾越。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在南京建都的朝代。
  • 梯航:梯子和航船,比喻通往各地的途径。
  • 九派:指长江的众多支流。
  • 三山:神话中的三座山,通常指蓬莱、方丈、瀛洲。
  • 击楫人:指划船的人,这里比喻有志之士。

翻译

你看那龙江水向东流入大海,那天然的壕沟自古以来见证了多少时代。三月春潮围绕着帝城,波涛汹涌,声势浩大。

往昔的遗迹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逝,六朝的遗迹令人感慨无穷。如今清明时代不再需要界限南北,万国之间的交通已经畅通无阻。

烟雾散去,视野开阔,远望海面波光粼粼,海门处一点孤帆显得格外小。江水之势仿佛要吞没九天云间的支流,雄伟的浸润着神话中的三座山,高耸入云。

江上潮水涌来,我在此送别你,中流之中你的新衣显得格外鲜明。愿你年轻时就能实现澄清天下的志向,不要羡慕那些划船的有志之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龙江壮阔的景象,通过对龙江水流、春潮、落照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诗中“六朝遗迹恨无穷”一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过往的怀念。后文通过对“清时不用限南北,万国梯航此日通”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开放。最后,诗人以送别御史为契机,寄托了对青年才俊的期望,鼓励他们实现澄清天下的志向,不要满足于现状,要有远大的抱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也体现了对未来的憧憬。

王称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东东阿人,字孟扬,一作孟扬。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子监。旋陈情养母。永乐初授国史院检讨,与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旋参英国公张辅军攻交趾,还守故官。与解缙交好,后坐缙党,下狱死。为人目空四海,辩若悬河,视余子琐琐,以是名虽日彰,谤亦随之。有《虚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