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廷尉张浒东先生故居

春满滹沱忆使君,名垂竹帛净烟氛。 燕关不改旌旄色,麟阁犹惊颇牧勋。 正色拂衣何矫矫,低颜献媚任纷纷。 哲人虽逝芳声在,不是虚传諌猎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滹沱:[hū tuó],河名,流经河北省。
  •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竹帛: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
  • 烟氛:烟雾和气氛,比喻世俗的纷扰。
  • 燕关:指燕地的关隘。
  • 旌旄:[jīng máo],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军旗,泛指军旗。
  • 麟阁:指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
  • 颇牧:指战国时赵国的名将廉颇和牧野,后泛指名将。
  • 正色:指态度严肃,神态严厉。
  • 拂衣:振衣而去,形容愤怒或决绝的态度。
  • 矫矫:[jiǎo jiǎo],形容英勇威武或超凡脱俗的样子。
  • 低颜:低头,形容谦卑或羞愧的样子。
  • 献媚:为讨好别人而做出使人欢心的姿态、举动。
  • 哲人:智慧卓越的人。
  • 諫猎文:指古代臣子劝谏君王不要沉迷狩猎的文书。

翻译

春天来临,滹沱河畔我怀念那位使君,他的名声载入史册,净化了世俗的纷扰。 燕地的关隘依旧飘扬着他的军旗,麒麟阁上依然惊赞他的战功。 他态度严肃,振衣而去,英勇威武,超凡脱俗,而那些低头献媚的人则任由他们纷扰。 虽然哲人已逝,但他的名声依旧,这不是虚传的劝谏狩猎的文书。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使君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诗中,“春满滹沱”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使君的英名如春光般照耀。通过“名垂竹帛”、“燕关不改旌旄色”等词句,诗人赞颂了使君的功绩和威严,将其与历史上的名将相提并论。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突出了使君的正直和超凡脱俗,以及他留下的不朽名声。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使君的崇高形象和诗人的敬仰之情。

申佳允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