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熊辉玉苏石公渡河感赋

檄传东海又横戈,浩浩洪流感慨多。 我辈为情原似水,此心不共有如河。 悬旌一扫欃枪气,击剑争闻欸乃歌。 无恙布帆春色老,扁舟酾酒问重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檄传:传送檄文。檄文,古代用于征召、声讨等的文书。
  • 横戈:横持戈矛,形容勇猛作战。
  • 浩浩洪流:形容水流浩大,也比喻事物的宏大或广泛。
  • 我辈:我们这类人。
  • 原似水:原本像水一样清澈、纯净。
  • 此心不共有如河:我们的心意不共同,就像河流一样分隔。
  • 悬旌:悬挂的旗帜,比喻军队的行动或声威。
  • 欃枪:古代兵器,这里指战争。
  • 击剑:用剑相击刺,指战斗。
  • 欸乃歌:欸乃,象声词,形容摇橹声或歌唱声。歌,指歌声或歌曲。
  • 无恙布帆:无恙,平安无事;布帆,布制的船帆。
  • 扁舟:小船。
  • 酾酒:斟酒。

翻译

檄文传至东海,勇士再次横戈,面对浩浩荡荡的洪流,我感慨万分。 我们这类人的情感原本清澈如水,但心意不同,就像河流一样分隔。 悬挂的旗帜扫除了战争的气息,战斗中争相传唱着欸乃之歌。 平安无事的布帆在老去的春色中,我在小船上斟酒,询问何时能再次经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通过“檄传东海”、“横戈”等词语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诗中“我辈为情原似水,此心不共有如河”表达了诗人对情感与心意的深刻思考,情感纯净却因心意不合而分隔。后句以“悬旌”、“击剑”等描绘了战后的宁静与歌声,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对比。结尾的“无恙布帆”、“扁舟酾酒”则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