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太夫人职方母初度在即,职方疏请归省不得,乞言为寿
当年玉粒散仓陈,活却南州几万人。
彤管定应题女侠,青莲早已悟禅真。
穷乡野老传歌颂,通国闺娃识典型。
众祝自然群瑞集,伫看袍笏满阶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这里指曾太夫人有文才。
- 青莲:佛教中常用来比喻清净无染的境界。这里指曾太夫人有佛教的悟性。
- 禅真:禅宗的真谛,即佛教的真理。
- 闺娃:指年轻的女子。
- 典型:模范,榜样。
- 袍笏:古代官员的礼服和笏板,这里指官员。
翻译
当年,曾太夫人以粮食救助了南州数万人民,她的善举如同散仓的玉粒,救活了无数生命。她的文才定会被记录在女史的彤管上,被誉为女侠;她的心灵早已领悟了佛教的真谛,如同青莲一般清净。在穷乡僻壤,野老们传唱着她的歌颂,全城的闺女们都认识她这位典范。众人自然会聚集各种吉祥的征兆来庆祝她的寿辰,我们期待着满阶的官员们穿着礼服,手持笏板,前来祝贺。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曾太夫人的善行和品德。诗中,“玉粒散仓陈”形象地描绘了她的救济之举,而“彤管定应题女侠”和“青莲早已悟禅真”则分别从文才和佛教悟性两个方面,展现了她的多重美德。最后两句预示了她的寿辰将会是一个吉祥和荣耀的盛会,表达了作者对曾太夫人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