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古唐翁论学诗

春陵一窍在图先,挈领提纲旷世贤。 悟后洛阳归自别,熟时关内夜应眠。 怜蛇怜蚿情俱失,逃俗逃禅见各边。 动静无端惟此理,是谁参透大因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陵:地名,指春陵山,位于今湖南省宁远县。
  • 一窍:指关键之处,比喻事物的核心或要点。
  • 图先:预先规划或设想。
  • 挈领提纲:抓住要点,概括全局。
  • 旷世贤:超越时代的贤人。
  • 悟后:领悟之后。
  • 洛阳:地名,今河南省洛阳市,古时文化中心之一。
  • 归自别:回归自我,与外界有所区别。
  • 熟时:成熟之时。
  • 关内:指函谷关以内的地区,泛指中原地区。
  • 怜蛇怜蚿:怜悯蛇和蚿(一种虫),比喻对不同事物的同情。
  • 情俱失:情感都丧失了。
  • 逃俗逃禅:逃避世俗和禅修,指追求超脱的生活方式。
  • 见各边:见解各有不同。
  • 动静无端:动静变化无常,没有固定的规律。
  • 惟此理:只有这个道理。
  • 参透:深刻理解。
  • 大因缘:重大的因果关系或缘由。

翻译

春陵的关键在于预先规划,抓住要点的贤人超越时代。领悟之后,从洛阳回归自我,与外界有所区别;成熟之时,在中原地区夜晚应当安眠。怜悯蛇和虫的情感都丧失了,逃避世俗和禅修的见解各有不同。动静变化无常,只有这个道理,是谁深刻理解了重大的因果关系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春陵一窍在图先”和“挈领提纲旷世贤”强调了预见性和抓住事物本质的重要性。后句通过“悟后洛阳归自别”和“熟时关内夜应眠”描绘了领悟与成熟的境界。诗的结尾提出了对动静变化和重大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学问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叶春及

明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