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陵:地名,指春陵山,位于今湖南省宁远县。
- 一窍:指关键之处,比喻事物的核心或要点。
- 图先:预先规划或设想。
- 挈领提纲:抓住要点,概括全局。
- 旷世贤:超越时代的贤人。
- 悟后:领悟之后。
- 洛阳:地名,今河南省洛阳市,古时文化中心之一。
- 归自别:回归自我,与外界有所区别。
- 熟时:成熟之时。
- 关内:指函谷关以内的地区,泛指中原地区。
- 怜蛇怜蚿:怜悯蛇和蚿(一种虫),比喻对不同事物的同情。
- 情俱失:情感都丧失了。
- 逃俗逃禅:逃避世俗和禅修,指追求超脱的生活方式。
- 见各边:见解各有不同。
- 动静无端:动静变化无常,没有固定的规律。
- 惟此理:只有这个道理。
- 参透:深刻理解。
- 大因缘:重大的因果关系或缘由。
翻译
春陵的关键在于预先规划,抓住要点的贤人超越时代。领悟之后,从洛阳回归自我,与外界有所区别;成熟之时,在中原地区夜晚应当安眠。怜悯蛇和虫的情感都丧失了,逃避世俗和禅修的见解各有不同。动静变化无常,只有这个道理,是谁深刻理解了重大的因果关系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春陵一窍在图先”和“挈领提纲旷世贤”强调了预见性和抓住事物本质的重要性。后句通过“悟后洛阳归自别”和“熟时关内夜应眠”描绘了领悟与成熟的境界。诗的结尾提出了对动静变化和重大因果关系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学问和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叶春及的其他作品
- 《 用韵答林中洲见问 其二 》 —— [ 明 ] 叶春及
- 《 庞子讲堂与赵太史诸公夜谈 》 —— [ 明 ] 叶春及
- 《 椿萱三寿卷为端州郑太守题 》 —— [ 明 ] 叶春及
- 《 宦迹流芳卷为郑端州乃祖题 》 —— [ 明 ] 叶春及
- 《 第一楼秋兴 》 —— [ 明 ] 叶春及
- 《 第一楼秋兴 》 —— [ 明 ] 叶春及
- 《 奉陪中丞滕公学宪郭公登白鹤峰同赋 》 —— [ 明 ] 叶春及
- 《 题画赠方伯滕公 》 —— [ 明 ] 叶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