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至太和宫俯视一气咫尺不辨

五日阴云郁不开,千崖萧瑟气悲哉。 祇凭客子青藜杖,拄到仙人白玉台。 万里风抟天柱动,百灵涛涌雪山来。 俱言石洞堪龙卧,不遣荆南驾鹤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í):只,仅仅。
  • 客子:旅居他乡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 青藜杖:古代一种用青藜木制成的手杖,常用来比喻文人的行杖。
  • 仙人白玉台: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高远、神秘的地方。
  • (tuán):环绕,盘旋。
  • 天柱:古代神话中的支撑天空的柱子,这里比喻高山。
  • 百灵:各种鸟类的统称,这里指鸟群。
  • 涛涌:波涛汹涌,形容水势浩大。
  • 雪山:这里形容云雾缭绕的山峰,如同雪山一般。
  • 石洞:山中的洞穴,常被比喻为隐居或修炼的地方。
  • 荆南:地名,泛指南方。
  • 驾鹤:古代神话中仙人骑鹤飞升,这里指仙人或高人。

翻译

五天来阴云密布,天空不开,千山万壑间萧瑟之气令人悲叹。 我仅凭着旅人的青藜杖,努力攀登到了仙人所居的白玉台。 万里之外的风环绕着天柱山动摇,百鸟的鸣叫声中,波涛般的云雾如雪山般涌来。 大家都说这石洞适合龙卧,但我不会让荆南的仙人驾鹤回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阴雨天气中攀登至高处的景象,通过“五日阴云”、“千崖萧瑟”等词句,传达出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诗中“客子青藜杖”与“仙人白玉台”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虽为旅人,却向往仙境的情怀。后两句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万里风抟天柱动”和“百灵涛涌雪山来”,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结尾的“石洞堪龙卧”与“不遣荆南驾鹤回”则透露出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不愿轻易离开此地的决心。

叶春及

明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