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翼赠日本刀歌

杨郎手持一匣霜,赠我拂拭生寒芒。 铅刀纷纷空满目,君与此皆锷鱼肠。 南金换却东夷铁,上带倭奴髑髅血。 血未曾消刃未平,皎若莲花浸秋月。 灯前细看齯鹈锋,入手还疑蛟与龙。 门外湖深恐飞去,朱绳夜缚青芙蓉。 苔花斓斑土花紫,白虹沉沉卧寒水。 归家不惜十年磨,他日还能报知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匣霜:形容刀剑如霜雪般冷冽。
  • 寒芒:寒冷的光芒,指刀剑的锋利。
  • 铅刀:指普通的刀剑。
  • 锷鱼肠:形容刀剑锋利,如同鱼肠般细腻。
  • 南金:南方的金属,指贵重的金属。
  • 东夷铁:东方的铁,指日本的铁。
  • 倭奴: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
  • 髑髅血:指刀剑上沾染的鲜血。
  • 皎若莲花:形容刀剑明亮如莲花。
  • 秋月:秋夜的月亮,形容刀剑的光泽。
  • 齯鹈锋:形容刀剑锋利。
  • 蛟与龙:传说中的神兽,比喻刀剑的非凡。
  • 朱绳:红色的绳子。
  • 青芙蓉:指刀剑的鞘。
  • 苔花:苔藓的花纹。
  • 土花紫:泥土上的紫色花纹。
  • 白虹:白色的虹,形容刀剑的光芒。
  • 寒水:寒冷的水,比喻刀剑的冷冽。
  • 十年磨:长时间的磨砺。

翻译

杨郎手持一把如霜雪般冷冽的刀剑,赠予我,它拂拭之间便生出寒芒。 眼前满是普通的铅刀,而你赠我的这把却锋利如鱼肠。 用南方的贵重金属换取了东方的铁,这刀剑上带着日本人的鲜血。 血迹虽未消,刃口却未平,明亮如莲花在秋月下浸润。 在灯前细细观看这锋利的刀剑,入手时还怀疑它是蛟龙化身。 门外的湖水深邃,恐怕它会飞去,夜晚用红绳紧紧缚住它的鞘。 苔藓的花纹斑斓,泥土上的紫色花纹,白色的虹沉沉地卧在寒水中。 归家后不惜花十年时间磨砺它,他日定能以此报答知己。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杨郎赠送的日本刀,展现了刀剑的锋利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份礼物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感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匣霜”、“寒芒”、“锷鱼肠”等,生动地描绘了刀剑的冷冽与锋利。同时,通过“南金换却东夷铁”、“皎若莲花浸秋月”等句,展现了刀剑的珍贵与美丽。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这份礼物的珍视,以及将来以此报答知己的决心。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