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毛修撰兄博彦还昆山

· 王缜
两重恩情系各方,马蹄南北往来忙。 萱花阆苑春偏好,乔木昆山秋欲凉。 砧杵五更归思急,关河千里客途长。 到家正值鲈肥日,红稻新收白酒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萱花:萱草,古人认为可以忘忧的一种草。
  •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来指宫苑。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昆山:地名,今江苏省昆山市。
  • 砧杵:捣衣的工具,这里指捣衣声,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 鲈肥:指秋季鲈鱼肥美。

翻译

两份深厚的情感牵挂在不同的地方,马蹄声在南北之间来回奔忙。 宫苑中的萱草在春天显得格外美好,而昆山的高大树木在秋天则带有一丝凉意。 五更时分,捣衣声催促着归家的思绪,千里关河的旅途显得漫长。 到家时正值鲈鱼肥美的季节,新收的红稻和白酒散发着香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向往。诗中通过“萱花”与“乔木”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南北两地季节的差异,增强了思乡之情。末句以“鲈肥”和“白酒香”作为归家的美好愿景,既展现了家乡的温馨,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生活的怀念和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王缜

明广东东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强直敢言。正德初为云南左参政,忤刘瑾,借故罚米五百石,售家产以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督兵歼刘七于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官。 ► 4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