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窝授竹影题用徐天池香烟韵七首一

心通无地更询他,隔院风生乍染魔。 垂手舞因轻带鸟,扶头醉且厌堆螺。 微凉羽扇频摇曳,半睡仙裾自沓拖。 安得千寻看月落,凭将澹远问东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询他:询问他人。
  • 乍染魔:突然受到迷惑。
  • 垂手舞:一种舞蹈动作,形容轻松自在。
  • 带鸟:伴随着鸟儿。
  • 扶头醉:醉得需要扶着头。
  • 厌堆螺:厌倦了繁复的发髻。
  • 微凉羽扇:带有凉意的羽毛扇。
  • 频摇曳:频繁地摇动。
  • 半睡仙裾:半睡半醒间,仙人的衣裾。
  • 自沓拖:自然地拖曳。
  • 千寻:极言其高或远。
  • 澹远:淡泊而深远。

翻译

心中有所领悟,无需再向他人询问,隔院的风景因风而生动,突然间似乎被迷惑。轻松地垂手舞蹈,伴随着鸟儿的飞翔,醉意中扶着头,厌倦了繁复的发髻。微凉的羽扇频繁摇动,半睡半醒间,仙人的衣裾自然拖曳。如何能观赏到千寻之高的月落,想要凭借这份淡泊与深远,向苏东坡询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与高远的心境。诗中“心通无地更询他”表达了内心的自足与领悟,而“隔院风生乍染魔”则巧妙地以风为媒介,引入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后文通过“垂手舞”、“扶头醉”等动作,展现了诗人的自在与不羁。结尾的“千寻看月落”与“问东坡”则寄托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前贤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自由的无限追求。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