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二

真陶潜外无陶潜,药价如虚减亦添。 草履犹能名不借,刍灵何待与三钳。 葵无定影疑天恕,桃换新符怕鬼嫌。 自是聪明涂已尽,飞鱼空笑上竿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真陶潜:指真正的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逸诗人。
  • 药价如虚减亦添:比喻即使药价虚高,减少后仍然显得昂贵。
  • 草履:草鞋。
  • 不借:不借用,指草鞋虽简陋,但自有其名。
  • 刍灵: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人形,代表死者。
  • 三钳:三次钳制,指刍灵虽无生命,但制作时仍需精细。
  • 葵无定影:葵花随日转动,影子不定,比喻人心难测。
  • 桃换新符:古代习俗,用桃木制成符咒以驱邪。
  • 鬼嫌:鬼神嫌弃。
  • 飞鱼:此处可能指一种神话中的鱼,能飞跃。
  • 上竿鲇:鲇鱼爬上竿头,比喻处境艰难。

翻译

在真正的陶渊明之外,再无其他陶渊明,就像药价即使虚高减少,仍旧显得昂贵。草鞋虽简陋,却自有其名,不需借用他物;草扎的人形虽无生命,但制作时仍需精细,不需三次钳制。葵花随日转动,影子不定,人心难测,仿佛天意宽恕;桃木制成的符咒换新,以防鬼神嫌弃。自知聪明已尽,如同飞鱼空自嘲笑那艰难爬上竿头的鲇鱼。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陶渊明、药价、草鞋、刍灵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感慨。诗中“真陶潜外无陶潜”一句,既表达了对陶渊明高洁品格的推崇,也暗含了对现实世界中缺乏真正隐逸之士的失望。后文通过对草鞋、刍灵等日常事物的描写,进一步以物喻人,抒发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无奈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