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军来

· 王问
白鹤铺前沙日黄,湖渚草长倭走藏。 柘林旧贼骄不去,新舶正发南风狂。 宝带桥西蛟起舞,白石山边逐虓虎。 湖南六郡多旌旗,贼势西来疾风雨。 城头戍鼓声如雷,十城九城门不开。 刲羊宰牛具宿酒,日夜只望官军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倭走藏:倭寇逃跑躲藏。
  • 柘林:地名,可能指倭寇的据点。
  • 新舶:新来的船只,指倭寇的船。
  • 宝带桥:地名,桥梁。
  • 蛟起舞:比喻水势汹涌,或指战乱。
  • 白石山:地名。
  • 虓虎:猛虎,比喻凶猛的敌人。
  • 湖南六郡:指湖南地区的六个郡。
  • 旌旗:旗帜,代表军队。
  • 戍鼓:守卫用的鼓,用于警戒。
  • 刲羊宰牛:宰杀羊和牛,准备酒食。
  • 宿酒:陈年老酒。

翻译

白鹤铺前的沙地被夕阳染成黄色,湖边的草丛中倭寇四处逃窜躲藏。柘林的老贼骄傲地不肯离去,新来的倭寇船只正趁着南风狂飙。宝带桥西,水势汹涌如同蛟龙起舞,白石山边,我们追逐着凶猛如虎的敌人。湖南六个郡都布满了军队的旗帜,倭寇的攻势如西来的疾风骤雨。城头上的守卫鼓声震天,十个城中有九个城门紧闭不开。人们宰杀羊牛,准备陈年老酒,日夜期盼着官军的到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时期湖南地区遭受倭寇侵扰的紧张局势。诗中通过“白鹤铺前沙日黄”、“湖渚草长倭走藏”等景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倭寇的猖獗和民众的恐慌。后文“湖南六郡多旌旗,贼势西来疾风雨”则展现了官军的集结和倭寇的猛烈攻势。结尾处“城头戍鼓声如雷,十城九城门不开”以及“刲羊宰牛具宿酒,日夜只望官军来”深刻反映了民众对官军救援的渴望和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战争时期的紧张气氛和人民的期盼心情。

王问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