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岱麓李三洲伦右溪泛舟越深楼歌一首

樾深楼头风雨多,落花满径将奈何。有时飞入扁舟去,粘尊泊棹香盈波。 不惜落花起,但惜芳春回。丰隆阿香亦知意,霁色似为山人开。 汀蒲渚荇增光洁,曲池文榭生佳气。送酒遥停竹外舟,闻钟始觉山间寺。 夜深萧鼓乐未央,堂前灯烛相辉煌。骊驹在道已促驾,主人惜别还称觞。 君不见苏子与同舟歌赤壁,回首江山已难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樾深楼:楼名,可能为作者与友人聚会的场所。
  • 丰雷阿香:指雷声和香气,这里用以形容春雨后的清新气息。
  • 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象。
  • 汀蒲渚荇:水边生长的植物,如蒲草和荇菜。
  • 骊驹:黑马,这里指代马车。
  • 苏子:指苏轼。
  • 赤壁: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苏轼曾在此写下著名的《赤壁赋》。

翻译

在樾深楼前,风雨频繁,落花满地,我们又能如何。有时落花飘入小舟,粘在酒杯和船桨上,花香溢满水面。 我们不吝惜落花,只珍惜春天的归来。雷声和香气似乎也懂得我们的心意,雨后天晴的景象仿佛特意为山中之人展现。 水边的蒲草和荇菜显得更加光洁,曲池和文榭中充满了佳气。送酒的小舟远远停在竹林外,听到钟声才知道附近有山寺。 夜深了,萧鼓声中欢乐未尽,堂前的灯烛相互辉映。马车已在道旁等待,主人却仍不舍离别,继续举杯畅饮。 你看,苏子与友人在赤壁同舟共歌,回首时,那些江山已难以辨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与友人在樾深楼前的春日景象,通过风雨、落花、雷声和香气等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归来的珍惜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不惜落花起,但惜芳春回”一句,巧妙地将惜花与惜春相结合,展现了作者的情感深度。后文通过夜晚的萧鼓声、灯烛辉映和马车待发的场景,描绘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欢乐交织的复杂情感。结尾提及苏轼的赤壁之游,不仅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也隐含了对时光流转、江山变迁的感慨。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