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落花诗三十首

高田小麦凋穗黄,君胡?蹀理征裳。 春江劳劳客易散,秋渚迢迢夜未央。 绠断银瓶空井底,瑟分玉柱愁高张。 海山家在莺啼处,无计日归空黯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蹀(xǐ dié):小步行走的样子。
  • 征裳:出征时穿的衣裳,这里指行装。
  • 劳劳:形容非常疲劳。
  • 迢迢(tiáo tiáo):形容路途遥远。
  • 未央:未尽,未已。
  • 绠(gěng):汲水用的绳子。
  • 银瓶:古代用来汲水的器具。
  • :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 玉柱:瑟上的弦柱,这里指瑟的弦。
  • 高张:高高地张开,这里指瑟弦被拉得很紧。
  • 海山:指遥远的地方。
  • 莺啼:黄莺的叫声,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翻译

高田里的小麦已经黄了,你为何还在小步整理行装。 春天的江边,人们容易疲惫分散,秋天的水边,长夜漫漫未尽。 汲水的绳子断了,银瓶空空地留在井底,瑟的弦被拉得很紧,显得忧愁。 家在遥远的地方,黄莺啼叫的地方,无法回家,只能空自黯然伤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去秋来的景象,通过小麦黄熟、江边劳顿、夜未央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诗中运用了“绠断银瓶”和“瑟分玉柱”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和内心的苦闷。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