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信公集二首

· 王跂
小儒炎午未知公,留虏依稀测此胸。 但有残生能震动,非关一死要从容。 玉琳未没犹梁历,有鬲虽微系夏宗。 欲救虬须那可得,犬羊惕息锁蛟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午:指王炎午,南宋末年人,曾为文天祥作《生祭文丞相文》。
  • 留虏:指被俘虏的状态。
  • 玉琳:指文天祥,字玉琳。
  • 未没:未死。
  • 梁历:指南宋的历法,代指南宋。
  • 有鬲:有隔阂,指文天祥与元朝的隔阂。
  • 夏宗:指汉族的宗族,代指汉族政权。
  • 虬须:指文天祥,因其须似虬龙。
  • 犬羊:指元朝的统治者。
  • 惕息:恐惧得不敢出声。
  • 蛟龙:比喻英雄人物。

翻译

我这个小儒生,像炎午一样,对于文信公的伟大还未能完全理解,只能模糊地揣测他的胸怀。只要有残存的生命,就能引起震动,这并非是为了追求从容地死去。文天祥虽然未死,但南宋的历法已经结束,他与元朝之间虽有隔阂,但他的生死关系到汉族的宗族。想要拯救那位像虬龙般须发的英雄,却无法实现,只能让元朝的统治者恐惧得不敢出声,锁住那蛟龙般的英雄。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文天祥的敬仰和对南宋灭亡的悲痛。诗中,“小儒炎午未知公”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文天祥的敬仰,也暗示了自己对文天祥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留虏依稀测此胸”则进一步以“留虏”来比喻文天祥的困境,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理解。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文天祥的生死与汉族宗族的关系,强调了他的重要性和诗人对他的拯救之愿,但最终却只能无奈地看着他被元朝统治者所压制,体现了诗人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