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寺旁山大石偶得

大石松根坐每酣,晚风随意扫晴岚。 百千病孔磨人世,七十峰头寄佛庵。 开眼于今真自阔,安心到此更谁参。 翳门关口云深处,多少游人路未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晴岚:晴天时山间雾气。
  • 病孔:比喻生活中的烦恼和苦难。
  • 佛庵:佛教寺庙。
  • 翳门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偏远的关口。
  • :熟悉。

翻译

坐在寺庙旁的大石上,常常感到陶醉,晚风随意地扫过晴朗的山间雾气。 生活中的烦恼和苦难如同百千个病孔,而我已七十岁,寄居在山峰上的佛庵。 如今睁开眼睛,视野真正变得宽阔,安心至此,还有谁能与我一同参悟? 在翳门关那云雾缭绕的深处,有多少游人,他们的路途还未曾熟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寺庙旁静坐时的所感所悟。通过“大石松根坐每酣”和“晚风随意扫晴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心境。诗中“百千病孔磨人世”与“七十峰头寄佛庵”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越和对佛门清净的向往。结尾的“翳门关口云深处,多少游人路未谙”则带有哲理意味,暗示了人生路途的未知与探索。

方献夫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