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道人期不至

· 王恭
独鹤孤云无姤氛,漫期飞旆到人群。 林间半榻虚晴翠,天外三花又夕曛。 尘世几回逢甲子,青山何处访茅君。 想因醉倒麻姑酒,辜负名香手自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姤氛(gòu fēn):指不祥之气。
  • 飞旆(fēi pèi):飞翔的旗帜,这里比喻道人。
  • 虚晴翠:指空旷明净的山林景色。
  • 三花:指三朵花,也可能是指道教中的三花聚顶,象征修炼的境界。
  • 夕曛(xī xūn):夕阳的余晖。
  • 甲子: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甲子代表一个周期的开始。
  • 茅君:指道教中的神仙茅山道士。
  • 麻姑酒:传说中麻姑所酿的美酒,象征仙境之物。
  • 名香:指焚烧的香,这里指等待道人时所焚的香。

翻译

独鹤孤云并无不祥之气,我漫不经心地期待着飞翔的道人来到人群中。林间有半张空榻,映着明净的翠色,天边三朵花又映着夕阳的余晖。尘世中几次遇到甲子年,而青山间何处能寻访到茅山道士。想来是因为醉倒了在麻姑的美酒中,辜负了亲手焚烧的名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孤独等待道人的情景,通过“独鹤孤云”、“飞旆”、“虚晴翠”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尘世几回逢甲子,青山何处访茅君”表达了对尘世的疏离感和对仙境的向往。结尾的“想因醉倒麻姑酒,辜负名香手自焚”则带有自嘲和无奈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