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得便风快甚民望索诗遂赋

· 王绂
舟泛长江一苇轻,棹歌齐发浪花生。 才看帆腹添风力,便觉船头响涧声。 涉远底须登陆路,凭虚真欲上苍冥。 题诗为报偕行客,同是鹍鹏十万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苇:比喻小船。
  •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 浪花:波浪激起的四溅的水。
  • 帆腹:帆篷张开时中间鼓起的部分。
  • 涧声:溪涧中的流水声。
  • 底须:何须,不必。
  • 凭虚:凌空,腾空。
  • 苍冥:苍天,天空。
  • 鹍鹏:传说中的大鸟,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翻译

小舟轻快地泛行在长江上,船夫们齐声唱着歌,浪花四溅。 刚刚看到帆篷因风力而鼓起,便感觉到船头传来溪涧流水的响声。 远行何须一定要走陆路,腾空飞翔真想直达苍穹。 写诗是为了告诉同行的旅客,我们都是志向远大,如同鹍鹏般飞越十万里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乘舟江行的情景,通过“一苇轻”、“棹歌齐发”等词句,展现了江上行舟的轻快与愉悦。诗中“帆腹添风力”、“船头响涧声”生动地表现了风帆因风而鼓,船行迅速的景象。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拘泥于常规,向往高空飞翔的豪情壮志,以及与同行者共同追求远大理想的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表达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

王绂

王绂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自少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善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尤工画山水竹石,妙绝一时。性高介绝俗,豪贵往见,每闭门不纳。有《王舍人诗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