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 王绂
寒旭上东观,残雪明石渠。 嘉平锡华宴,晓入承明庐。 佩珂肃西清,韶音闻笙竽。 自顾草木同,泽被仁风嘘。 孰知四序周,正兹万物初。 报国乏经济,白首徒嗟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
  • 梁修撰: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紫宸朝:指皇宫中的朝会。
  • 嘉平: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 锡华宴:赐予的盛大宴会。
  • 承明庐:指皇宫中的书房或办公场所。
  • 佩珂:佩戴的美玉,这里指官员的装饰。
  • 西清:指皇宫的西侧清静之地。
  • 韶音:美妙的音乐。
  • 笙竽:古代的两种乐器。
  • 草木同:比喻与普通百姓无异。
  • 泽被:恩泽覆盖。
  • 仁风嘘:仁德之风轻拂。
  • 四序周:四季循环。
  • 经济:指治理国家的能力。
  • 嗟吁:叹息。

翻译

在寒冷的冬日,我登上东观,残雪映照着石渠。 腊八节赐予了华美的宴会,清晨我进入了皇宫的书房。 佩戴着美玉,我庄重地走向皇宫的西侧清静之地,耳边传来笙竽的美妙音乐。 自视与草木无异,却感受到仁德之风的轻拂。 虽然四季循环,但正是万物新生的时刻。 我叹息自己虽有报国之心,却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如今白发苍苍,只能徒劳地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腊八节参加皇宫宴会的场景,通过“寒旭”、“残雪”等意象营造出冬日的寒冷氛围,而“嘉平锡华宴”、“佩珂肃西清”等句则展现了宴会的盛大与庄重。诗中“自顾草木同,泽被仁风嘘”表达了作者虽身份卑微,却感受到皇恩浩荡的情感。结尾的“报国乏经济,白首徒嗟吁”则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王绂

王绂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自少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善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尤工画山水竹石,妙绝一时。性高介绝俗,豪贵往见,每闭门不纳。有《王舍人诗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