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秋闱

· 王恭
凉露滴宫槐,黄花映古苔。 秋风芹泮别,曙日棘闱开。 战胜应谁敌,名香得意回。 知君经济手,不愧子云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闱: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指秋季举行的乡试。
  • 宫槐:宫廷中种植的槐树。
  • 黄花:指菊花,秋季开花,常用来象征秋天。
  • 古苔:古老的苔藓,常生长在古建筑或老树上,象征岁月的痕迹。
  • 芹泮:指学宫,古代的学校。
  • 曙日:清晨的阳光。
  • 棘闱:指科举考试的考场,因其戒备森严,故称棘闱。
  • 战胜:这里指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 名香:指名声,比喻名声远扬。
  • 得意回:指心情愉快地回来。
  • 经济手:指治理国家或处理事务的能力。
  • 子云才:指像汉代文学家杨雄(字子云)那样的才华。

翻译

凉露滴落在宫廷的槐树上,黄花与古苔相映成趣。 在秋风中告别学宫,清晨的阳光照亮了科举的考场。 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应该无人能敌,名声远扬,心情愉快地归来。 我知道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不愧拥有像杨雄那样的才华。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恭为送别参加秋季科举考试的朋友而作。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如凉露、宫槐、黄花和古苔,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重的氛围。诗中“秋风芹泮别,曙日棘闱开”表达了离别与开始的情感,而“战胜应谁敌,名香得意回”则充满了对朋友考试成功的祝愿和信心。最后两句赞美了朋友的才华和能力,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人才的赞赏。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