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
- 辙痕(zhé hén):车轮压过的痕迹。
- 沙溪:沙质的溪流。
- 马渡:马匹渡过的地方。
- 深麓(lù):深山。
- 烟火:指人家的炊烟。
- 天际:天边。
- 浮云:飘动的云。
- 孤月:孤单的月亮。
- 黄昏:日落以后天黑以前的时候。
- 越南冀北:指南方和北方,这里泛指遥远的地方。
- 春愁:春天的忧愁。
翻译
山路崎岖不平,古老的辙痕依稀可见,沙质的溪流中,马匹渡过,水依然浑浊。夕阳下,归巢的鸟儿飞入深山,炊烟和人家的烟火在远处的村庄上空升起,行人远望。天边飘动的云朵像是生出了白发,林中孤单的月亮陪伴着我坐到黄昏。南方和北方都相隔千里,我担心春天的忧愁会随着夜色渗入我的灵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宣风馆夜宿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山石崎岖”、“沙溪马渡”等自然景象,以及“夕阳归鸟”、“烟火行人”等生活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忧愁的感慨。诗的最后两句“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更是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王守仁
明浙江馀姚人,初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子。十五岁访客居庸、山海间,纵观山川形胜。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廷杖,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任庐陵知县。十一年,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山寨凡八十四处民变,设崇义、和平两县。十四年,平宁王朱宸濠之乱。世宗时封新建伯。嘉靖六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镇压断藤峡瑶民八寨。先后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归,行至南安而卒。其学以致良知为主,谓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物。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以曾筑室阳明洞中,学者称阳明先生。文章博大昌达,初刻意为词章,后不复措意工拙,而行墨间自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 928篇诗文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双峰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三 》 —— [ 明 ] 王守仁
- 《 寄张东所次前韵 》 —— [ 明 ] 王守仁
- 《 贾胡行 》 —— [ 明 ] 王守仁
- 《 从海日公授徒资圣寺登杏花楼赋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八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二十六 》 —— [ 明 ] 王守仁
- 《 陟湘于迈岳麓是尊仰止先哲因怀友生丽泽兴感伐木寄言二首 其一 (赴谪诗。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