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冶城开元寺

· 王恭
城里青山闻梵音,灵源高阁影沈沈。 鸟边祗树人烟近,象外云花野照深。 苔色满廊行履迹,月明空界印禅心。 自怜人代多氛垢,未得焚香礼遁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梵音:佛教音乐,指寺庙中的诵经声。
  • 灵源:指寺庙,这里特指开元寺。
  • 沈沈:深邃的样子。
  • 祗树:指寺庙周围的树木。
  • 象外:超乎寻常的,这里指寺庙外的景色。
  • 云花:云彩的美丽形态。
  • 行履迹:行走的痕迹。
  • 空界:佛教中指无色界,即超越物质的世界。
  • 印禅心:印证禅宗的心法。
  • 人代:人世,人间。
  • 氛垢:尘世的污浊和烦恼。
  • 遁林:隐居的林间,指寺庙。

翻译

城中的青山回荡着寺庙的诵经声,开元寺的高阁在深邃中投下影子。鸟儿飞翔的天空下,寺庙周围的树木和人间烟火近在咫尺,而寺庙外的云彩和野外的光照显得格外深邃。沿着满是苔藓的走廊行走,留下了痕迹,月光在空旷的界域中印证了禅宗的心法。我自怜身处人世充满尘世的污浊和烦恼,未能焚香礼拜隐居的林间寺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城中开元寺的静谧景象,通过“梵音”、“灵源”、“祗树”等词汇,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鸟边祗树人烟近,象外云花野照深”一句,巧妙地将寺庙内外的景致对比,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结尾的“自怜人代多氛垢,未得焚香礼遁林”则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无奈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