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岁除

二十七年成抵用,半供忙走半闲过。 挑灯又守今番岁,对酒愁听去日歌。 平世及知更事少,穷身惟恐受恩多。 尽情试检床头历,奈尔匆匆此夜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丙辰岁除:丙辰年除夕。
  • 文徵明:明代著名文人、画家,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 挑灯:点灯。
  • 平世:太平盛世。
  • 更事:经历事情。
  • 受恩:受到恩惠。
  • 床头历:指日历或历书。

翻译

在丙辰年的除夕之夜,我回首过去的二十七年,发现时间多半在忙碌中度过,半数则在闲暇中消磨。今夜,我又点亮了灯,准备守岁,面对美酒,却忧愁地听着过去的岁月之歌。在太平盛世中,我深知自己经历的事情太少,而在困顿的生活里,我唯一担心的就是受到太多的恩惠。我试着仔细查看床头的日历,但这个夜晚却匆匆而过,让人无奈。

赏析

这首作品是文徵明在丙辰年除夕夜的感慨之作。诗中,他回顾了自己的二十七年人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挑灯又守今番岁,对酒愁听去日歌”描绘了诗人守岁的情景,透露出对逝去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而“平世及知更事少,穷身惟恐受恩多”则反映了诗人对个人经历的反思和对社会恩惠的担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