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岩庵

· 方蕖
峡转珠林入,云封石路疑。 岩深花未发,春到燕先知。 香篆诸天寂,泉光百道披。 性便招隐地,禅榻坐忘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岩庵:地名,可能是一座位于山岩间的庵堂。
  • 峡转:峡谷转弯处。
  • 珠林:形容树木繁茂如珠。
  • 云封:云雾缭绕,遮蔽。
  • 石路:石头铺成的山路。
  • 岩深:山岩深处。
  • 花未发:花朵还未开放。
  • 春到燕先知:春天到来,燕子最先感知。
  • 香篆:香烟缭绕,形容寺庙的宁静。
  • 诸天:佛教中指天界的众多神祇。
  • 泉光:泉水反射的光芒。
  • 百道披:形容泉水众多,光芒四射。
  • 性便:性情适宜。
  • 招隐地:适宜隐居的地方。
  • 禅榻:打坐用的床榻。
  • 坐忘归:坐着忘记了归去,形容心境宁静,忘却尘世。

翻译

峡谷转弯处,珠林般的树木引入眼帘,云雾缭绕,石路似乎被遮蔽。山岩深处,花朵还未开放,但春天到来,燕子已先知。寺庙中香烟缭绕,天界神祇似乎也寂静无声,泉水反射的光芒百道四射。性情适宜于这样的隐居之地,坐在禅榻上,心境宁静,忘却了归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间的静谧景象,通过“峡转珠林”、“云封石路”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山水的幽深与神秘。诗中“岩深花未发,春到燕先知”巧妙地将春天的到来与燕子的感知相结合,表达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后句“香篆诸天寂,泉光百道披”则进一步以寺庙的宁静和泉水的光芒,来象征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方蕖

方蕖,字清臣。南海人。献夫次子。有平寇功。历任赣州府同知,终武定府知府。著有《龙井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三、清吴道镕《广东文徵作者考》卷二有传。 ► 16篇诗文

方蕖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