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新宁林伯坚秀才

· 王恭
三峰过残雨,独树冥返照。 鸟外寻片云,霞边发孤笑。 若人沧浪心,挂席淩海峤。 白社偶香缘,清江隐渔钓。 缅怀中林期,负我苏门啸。 荣贱非所知,君其可同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峰:指三座山峰。
  • :昏暗。
  • :同“凌”,超越。
  • 海峤:海中的高山。
  • 白社:指隐居之地。
  • 香缘:指与香火有关的缘分,这里指隐居的生活。
  • 清江:清澈的江水。
  • 渔钓:钓鱼。
  • 缅怀:深情地怀念。
  • 中林期:指在林中的约定。
  • 苏门啸:指在苏门山中的长啸,象征隐逸生活。
  • 荣贱:指世俗的荣华与贫贱。
  • 同调:指志同道合。

翻译

三座山峰在残留的雨水中显得更加清晰,独自的树在昏暗的夕阳下显得格外孤独。在鸟儿飞翔的天空之外寻找那片飘渺的云,云边绽放着孤独的笑容。像你这样有着深邃心灵的人,乘船穿越海中的高山。在隐居之地偶然结下与香火有关的缘分,在清澈的江水中隐居钓鱼。深情地怀念我们在林中的约定,却辜负了在苏门山中的长啸。世俗的荣华与贫贱并非我所关心,你是否能与我志同道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山林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期待。诗中“三峰过残雨,独树冥返照”等句,以景入情,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末句“荣贱非所知,君其可同调”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世俗荣辱的超然态度和对知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追求。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