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汉孟游温陵

· 王恭
月出螺渚寒,扁舟水容夕。 独树起鸣猿,遥山带行客。 清源钟磬音,金粟烟萝碧。 高唱人莫酬,探幽向禅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螺渚(luó zhǔ):指螺洲,地名,在今福建省福州市。
  • 扁舟(piān zhōu):小船。
  • 水容(shuǐ róng):水面上的景色。
  • 起鸣猿(qǐ míng yuán):猿猴开始啼叫。
  • 清源(qīng yuán):地名,指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
  • 钟磬音(zhōng qìng yīn):寺庙中敲击钟磬的声音。
  • 金粟(jīn sù):指金色的谷物,这里可能指秋天的景色。
  • 烟萝(yān luó):烟雾缭绕的藤萝,形容山间雾气。
  • 禅寂(chán jì):禅宗的静寂,指禅修的境界。

翻译

月亮从螺洲升起,带来寒意,小船在水面上映照着夕阳的余晖。 孤独的树上猿猴开始啼叫,远山映衬着行人的身影。 清源山上传来钟磬的声音,金色的谷物和烟雾缭绕的藤萝显得格外碧绿。 高声歌唱却无人应和,探寻幽静之处,向着禅修的静寂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乘舟游历的景象,通过月光、小船、猿声、山影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诗中“清源钟磬音”和“金粟烟萝碧”两句,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表达了诗人对禅宗静寂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王恭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