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

· 王恭
风笛楼前万叶乾,碧天如水浩漫漫。 鸿声远度黄姑小,兔影斜临玉镜寒。 塞北将军空倚恨,湘南游子莫凭栏。 异乡今夜堪惆怅,何处明年更独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笛:指风中传来的笛声。
  • 万叶乾:形容树叶已经枯萎。
  • 鸿声:大雁的叫声。
  • 黄姑:指织女星,这里泛指星星。
  • 兔影:指月亮的影子,传说中月亮上有玉兔。
  • 玉镜:比喻月亮。
  • 塞北:指北方边塞地区。
  • 湘南:指湖南南部地区。
  •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 凭栏:倚靠栏杆。
  • 异乡:外地,他乡。
  • 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

翻译

楼前的风笛声中,万片树叶已经枯萎,碧蓝的天空如同水一般浩渺无边。 大雁的叫声远远地传过,星星点点,月亮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寒冷的玉镜之上。 塞北的将军空自怀恨,湘南的游子啊,不要倚靠栏杆。 在这异乡的今夜,我感到无比的惆怅,不知明年的今夜,我将在何处独自观赏这月亮。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风笛楼前万叶乾”一句,既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又通过风笛声增添了凄凉的氛围。后句以“鸿声”、“黄姑”、“兔影”等自然元素,巧妙地勾勒出一幅中秋夜空的画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结尾的“异乡今夜堪惆怅,何处明年更独看”更是深化了游子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