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塞下曲

· 王恭
几战交河北,天山暗雪花。 横戈辞汉月,驱马入阴沙。 穷漠依深垒,残兵惨暮笳。 风尘殊未息,乡国慢咨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交河:古地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 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脉,横贯新疆。
  • 阴沙:指阴暗的沙漠,这里特指边疆的荒凉之地。
  • 穷漠:荒凉的沙漠。
  • 深垒:深沟高垒,指防御工事。
  • 暮笳:傍晚时吹奏的笳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常用于军中。
  • 风尘:比喻战乱。
  • 乡国:家乡和国家。
  • 咨嗟:叹息。

翻译

在交河以北经历了多次战斗,天山上雪花纷飞,景象昏暗。 手持长戈告别了汉地的月光,驱马进入了阴暗的沙漠。 在荒凉的沙漠中,依靠着深深的防御工事,残余的士兵在傍晚的笳声中显得格外凄惨。 战乱的风尘依然未息,对家乡和国家的思念只能慢慢叹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和深沉的思乡之情。通过“天山暗雪花”、“驱马入阴沙”等意象,生动地再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寒冷。诗中的“残兵惨暮笳”更是深刻地表达了战士们的孤独和无奈。结尾的“风尘殊未息,乡国慢咨嗟”则抒发了对战乱不息、家乡远隔的深深忧虑和叹息。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