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丹山家兄勿欺诸友登梅峰

罗浮杳何处,沧海望无垠。 步武连兄弟,啸歌同友人。 几茎黄竹杖,十里绿莎茵。 一枕峰头梦,悠然隔世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省。
  • (yǎo):深远,看不见踪影。
  • 沧海:大海。
  • 望无垠:看不到边际。
  • 步武:跟随,步其后尘。
  • 啸歌:高声歌唱。
  • 几茎:几根。
  • 黄竹杖:用黄竹制成的手杖。
  • 绿莎茵:绿色的草地。
  • 一枕:一觉。
  •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 隔世尘:远离尘世。

翻译

罗浮山在何处,遥望大海无边际。 跟随兄弟步伐,与友人一同高歌。 几根黄竹手杖,走过十里绿草地。 峰顶一觉醒来,悠然远离尘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兄弟及友人一同登山远望的情景。诗中,“罗浮杳何处,沧海望无垠”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山海的向往和无限遐想。“步武连兄弟,啸歌同友人”表达了与亲友共游的欢乐。后两句“几茎黄竹杖,十里绿莎茵。一枕峰头梦,悠然隔世尘”则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动作,传达出诗人远离尘嚣、享受自然宁静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方献夫

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