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邑造士陈汝登之军中

· 王恭
汉家烽火在边庭,才子西行独请缨。 自是寸心怀补报,也将孤剑学从征。 天门久欲陈三策,沙漠今看论五兵。 莫对泮林愁此别,他年还著锦衣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赠邑造士:赠送给本地的才士。
  • 陈汝登:人名,诗中的主角。
  • 军中:军队中。
  • 汉家烽火:指汉朝时期的边疆战事。
  • 边庭:边疆。
  • 请缨:自愿请求参军。
  • 寸心:内心。
  • 补报:报效国家。
  • 孤剑:独自一人的剑,比喻独自参军。
  • 从征:随军出征。
  • 天门:指朝廷。
  • 陈三策:陈述三条策略。
  • 沙漠:指边疆的沙漠地区。
  • 论五兵:讨论军事策略。
  • 泮林:古代学校名,这里指学问之地。
  • 锦衣:华丽的衣服,比喻高官显贵。

翻译

汉朝的战火在边疆燃烧,你这位才子独自西行,自愿请求参军。 你内心怀抱着报效国家的愿望,也学习着独自一人随军出征。 你长久以来都想向朝廷陈述三条策略,现在在沙漠中也要讨论军事。 不要对着学府之地为这次离别感到忧愁,将来你还会穿着华丽的衣服荣耀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王恭赠送给陈汝登的,表达了对陈汝登勇敢参军、报效国家的赞赏和祝福。诗中,“汉家烽火在边庭”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而“才子西行独请缨”则突出了陈汝登的英勇与决心。后两句“自是寸心怀补报,也将孤剑学从征”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忠诚与勇气。诗的结尾,王恭预祝陈汝登未来能够荣耀归来,体现了对他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