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三衢董教陈孟敷

· 王恭
离别中年梦亦惊,未应王谢独关情。 家林久已无音信,江海今馀几弟兄。 浙水断鸿秋半影,粤河残叶夜中声。 遥怜姑篾千峰里,何处相思月自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衢:古代地名,今浙江衢州。
  • 董教:人名,诗中的收信人。
  • 孟敷:人名,可能是董教的字或号。
  • 王谢:指王导和谢安,东晋时期的两位著名政治家,此处借指高门望族。
  • 家林:家乡的园林,泛指家乡。
  • 浙水:指浙江的水域。
  • 断鸿:指孤雁,比喻离散的亲人或朋友。
  • 粤河:指广东的河流。
  • 姑篾: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诗人家乡或亲友所在之地。

翻译

中年离别,连梦中也感到惊心,不应该只有王谢这样的高门望族才牵动情感。 家乡久已没有音信,江海之间现在还剩下几个兄弟? 浙江的水面上,孤雁的影子在秋日半空中断断续续;广东的河流边,残叶在夜中发出声响。 遥想姑篾的千山之中,哪里的相思月亮会自己明亮起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诗中,“离别中年梦亦惊”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敏感和痛苦,也暗示了中年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恐惧。通过“家林久已无音信,江海今馀几弟兄”,诗人表达了对家乡音信断绝的忧虑和对兄弟分散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浙江和广东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以景生情,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结尾的“遥怜姑篾千峰里,何处相思月自明”则以月喻情,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相思和美好祝愿。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