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江秋篴浮丘郑助教索予赋之
桓家野王弄秋玉,流落秋亭半枝竹。君山老人何处归,梦入潇湘洞庭曲。
浮丘仙客五湖心,复向沧波学凤吟。不吹玉塞梅花调,不奏青楼杨柳音。
商声迟迟羽声急,寒苇飞花露香入。水灵解佩撇波来,山魅吹灯倚云泣。
万事无心一叶舟,夜寒星斗落船头。数声绝岛鱼龙曙,三弄澄潭雁鹜秋。
初闻凤在冈,倏尔鼍吟水。天籁风泉何处鸣,落木寒狷一时起。
浮丘子,通灵仙,汗漫终悬魏阙情。曲终又欲蓬莱去,日抱云璈朝玉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篴 (dí):古代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 桓家野王:指古代的桓伊,他是东晋时期的音乐家,擅长吹笛。
- 君山老人:指隐居的老人,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或某位隐士。
- 浮丘仙客:指传说中的仙人浮丘公,这里可能指代某位高人或隐士。
- 玉塞:指边塞,这里可能指边疆的音乐或景色。
- 青楼:古代指妓院,这里可能指世俗的音乐或娱乐。
- 商声、羽声:古代五音中的两种音调。
- 水灵解佩:指水中的仙女解下佩饰,这里可能指水中的景象或神话故事。
- 山魅吹灯:指山中的鬼魅吹灭灯火,这里可能指山中的神秘或恐怖景象。
- 汗漫:形容广阔无边。
- 魏阙:古代宫门外两侧的高台,这里可能指朝廷或政治中心。
- 云璈:古代的一种乐器,类似琴。
- 玉京:道教中指天帝的居所,这里可能指仙境或理想之地。
翻译
在空旷的江面上,秋风中传来篴声,仿佛是桓伊在野外的玉笛声,飘荡在秋日的亭台之间。那位君山中的老人,他将归向何方?梦境中,他似乎进入了潇湘和洞庭的幽深曲径。
浮丘仙客,怀揣着对五湖的思念,再次在波涛中模仿凤凰的吟唱。他不吹奏边塞上梅花的曲调,也不演奏青楼中杨柳的音律。
商声缓缓,羽声急促,寒苇上的飞花带着露水的香气。水中的仙女解下佩饰,山中的鬼魅吹灭灯火,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而凄美。
在这无牵无挂的一叶扁舟上,夜寒中星斗落在船头。从绝岛上传来的笛声唤醒了鱼龙,三弄笛声在澄澈的潭水上回荡,秋天的雁鹜也感受到了这份哀愁。
起初听到凤凰在山冈上的鸣叫,突然间又传来鼍龙的吟唱。天籁般的风泉声,不知从何处响起,落叶和寒狷同时被惊起。
浮丘子,这位通灵的仙人,虽然心怀广阔,但终究对朝廷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曲终人散,他又想前往蓬莱仙岛,日光照耀着他朝向玉京的云璈。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秋江上的篴声,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神话元素,如桓伊的笛声、浮丘仙客的吟唱、水灵和山魅的神秘景象,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凄美的意境。通过对商声和羽声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