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二首

王笔活鸾凤,谢诗生芙蓉。 学筵开绛帐,谈柄发洪钟。 粉署见飞鵩,玉山猜卧龙。 遗风丽清韵,萧散九原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笔:指王羲之的书法。
  • 活鸾凤:形容书法生动,如同鸾凤飞舞。
  • 谢诗:指谢灵运的诗。
  • 生芙蓉:形容诗如芙蓉般清新脱俗。
  • 学筵:学堂。
  • 绛帐:红色的帐幕,指学堂的讲席。
  • 谈柄:谈论的工具,这里指讲学。
  • 发洪钟:比喻讲学声音洪亮,影响深远。
  • 粉署:指秘书省,刘尚书的工作地点。
  • 飞鵩:传说中的神鸟,比喻才华横溢的人。
  • 玉山:比喻人的品德高尚。
  • 卧龙:比喻隐居的贤才。
  • 遗风:指前人留下的风范。
  • 清韵:清雅的音韵,指诗文的风格。
  • 萧散:形容风格自然、不拘束。
  • 九原:指墓地,这里比喻刘尚书已逝。
  • :常用来比喻坚韧不拔的品质。

翻译

王羲之的书法如同活灵活现的鸾凤,谢灵运的诗则清新如芙蓉。 学堂里红色的讲席展开,讲学声如洪钟般响亮。 在秘书省见到才华横溢的人,如玉山般高尚的人猜测着隐居的贤才。 前人留下的风范清雅,风格自然不拘束,如同九原上的松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王羲之书法和谢灵运诗歌的赞美,展现了刘尚书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诗中“学筵开绛帐,谈柄发洪钟”描绘了学堂的庄严和讲学的盛况,体现了刘尚书的教育影响力。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刘尚书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是对刘尚书的挽歌,也是对其文化贡献的赞颂。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