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怀古

· 曹松
日月出又没,台城空白云。 虽宽百姓土,渐缺六朝坟。 禾黍是亡国,山河归圣君。 松声骤雨足,几寺晚钟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台城:古都城名,六朝时的禁城,也称“苑城”,即东晋和南朝的宫殿、中央政府所在地,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干河沿北。
  • 禾黍:泛指庄稼。
  • 圣君:指贤明的君主。
  • 松声骤雨足:形容松林中的风声如同骤雨般响亮。

翻译

日月升起又落下,台城上空飘着白云。 虽然百姓的土地宽广,但六朝的坟墓逐渐残缺。 庄稼是亡国的象征,山河归于贤明的君主。 松林中的风声如同骤雨般响亮,几座寺庙的晚钟声传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日月、台城、百姓土、六朝坟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禾黍是亡国”一句,借用庄稼的意象,暗示了国家的兴衰更迭。而“山河归圣君”则表达了对贤明君主的期望。最后两句以松声和晚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和宁静超脱的氛围,使读者在感受历史变迁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和平与贤治的向往。

曹松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七十馀,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曹松诗作,风格似贾岛,工于铸字炼句。因他生活在社会底层,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憎恶战争。 曹松不满现实但又热衷功名,多次参加科举应试,直到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才以七十一岁高龄中进士。因同榜中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皆年逾古稀,故时称“五老榜”。曹松被授任校书郎,后任秘书省正字。终因风烛残年,不久谢世。遗作有《曹梦征诗集》三卷。《全唐诗》录其诗一百四十首。 ► 1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