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池。
- 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 霜砧:秋天的捣衣声,砧指捣衣石。
- 降羌泪:羌族人的眼泪,这里指边疆士兵的思乡之情。
- 老将心:老将的心情,指老将因长期戍守边疆而感到疲惫和忧郁。
- 寒垒:寒冷的军事防御工事。
- 故关:旧时的关隘,指边疆的古老关口。
- 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感到悲伤。
- 梅花落:梅花凋落,象征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
翻译
孤立的城池中笛声回荡在林间,断断续续地与秋霜中的捣衣声交织。 月夜下,边疆士兵的泪水如雨,秋风中老将的心情显得格外沉重。 静静地走过遍布寒霜的军事工事,暗暗地深入到古老的边关深处。 梅花凋落,让人感到无比的惆怅,山川之间再也找不到往日的踪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疆孤城的凄凉景象,通过笛声、霜砧、羌泪、老将心等元素,深刻表达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孤城笛满林”一句,以笛声为媒介,传达出边疆的孤寂与哀愁。后句“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则进一步以具象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士兵的悲痛与老将的忧郁。结尾的“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则带有哲理意味,暗示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无常,增添了诗的深远意境。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 158篇诗文
杨巨源的其他作品
- 《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 》 —— [ 唐 ] 杨巨源
- 《 观妓人入道二首 其一 》 —— [ 唐 ] 杨巨源
- 《 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 》 —— [ 唐 ] 杨巨源
- 《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 —— [ 唐 ] 杨巨源
- 《 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 》 —— [ 唐 ] 杨巨源
- 《 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證 》 —— [ 唐 ] 杨巨源
- 《 述旧纪勋太原寄李光颜侍中二首 其一 》 —— [ 唐 ] 杨巨源
- 《 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 》 —— [ 唐 ] 杨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