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二十四首

心心心不住希夷,石屋巉岩鬓发垂。 养竹不除当路笋,爱松留得碍人枝。 焚香开卷霞生砌,捲箔冥心月在池。 多少故人头尽白,不知今日又何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希夷: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 石屋:指山中的简陋住所。
  • 巉岩:形容山势险峻,这里指山石嶙峋。
  • 鬓发垂:指头发下垂,形容老态。
  • 当路笋:指长在路中间的竹笋。
  • 碍人枝:指阻碍人行走的松枝。
  • 焚香:点燃香料,常用于宗教或冥想。
  • 开卷:打开书卷,指读书。
  • 霞生砌:形容霞光映照在台阶上。
  • 捲箔:卷起帘子。
  • 冥心:沉思,冥想。
  • 月在池:指月亮映照在池水中。
  • 故人:旧友。
  • 何之:去哪里。

翻译

心中所思所想不停留在虚寂玄妙的境界,居住在山中简陋的石屋,山势险峻,头发已垂。 养竹子时不除去长在路中间的竹笋,喜爱松树,留下那些阻碍人行走的松枝。 点燃香料,打开书卷,霞光映照在台阶上,卷起帘子,沉思冥想,月亮映照在池水中。 许多旧友的头发都已经白了,不知道他们今天又去了哪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情景,通过“心心心不住希夷”表达了诗人对虚寂玄妙境界的追求,但又透露出一种无法完全超脱尘世的情感。诗中“养竹不除当路笋,爱松留得碍人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即使这些自然之物给生活带来不便。后两句“多少故人头尽白,不知今日又何之”则流露出对旧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独特感悟。

贯休

贯休

五代时僧。婺州兰溪人,俗姓姜,字德隐,号禅月大师。七岁投本县和安寺出家。苦节峻行,传《法华经》、《起信论》,精其奥义。钱镠重之。后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书,时人比之阎立本、怀素。善绘水墨罗汉,笔法坚劲夸张,世称“梵相”。有诗名。尝有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人呼得得来和尚。有《禅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