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葛阳驰广济驿轺中即事

· 张萱
柴门傍水是通津,夜理渔蓑昼卖薪。 晚市醉归逢鼓吹,笑携稚子看官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葛阳:地名,今江西省上饶市境内。
  • :快速行驶。
  • 广济驿:古代的驿站名,用于传递文书和接待官员。
  • (yáo):古代的一种轻便马车。
  • 柴门:用树枝、木棍等做成的简陋门。
  • 通津:交通要道,这里指靠近水路的交通要道。
  • 渔蓑:渔夫用来防雨的蓑衣。
  • :白天。
  • 卖薪:卖柴。
  • 晚市:傍晚的市场。
  • 鼓吹:古代的一种音乐演奏形式,常用于宴会或庆典。
  • 稚子:小孩子。
  • 官人:官员。

翻译

沿着葛阳的水路,我快速行驶在广济驿的轻便马车上,眼前所见是这样的景象:简陋的柴门紧邻着水边的交通要道,那里的居民夜晚整理渔蓑,白天则去卖柴。傍晚时分,市场里醉醺醺归来的人们,偶然遇到正在演奏鼓吹的乐师,他们笑着带着孩子,好奇地观看那些官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朴实。通过“柴门傍水”、“夜理渔蓑昼卖薪”的细节,展现了当地居民简单而勤劳的生活方式。后两句“晚市醉归逢鼓吹,笑携稚子看官人”则增添了一抹生活的趣味,既体现了乡村的宁静,也透露出人们对官府生活的好奇与向往。整体上,诗歌以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传达出一种淳朴的乡村风情和对日常生活的热爱。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