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歌

· 张萱
九州之内三西湖,真山真水真画图。 钱唐名圣果不妄,二高三竺神仙都。 汝阴勺水胡为尔,欧阳太守移家至。 续游不是老门生,安得标名在人耳。 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绍圣已非元祐日,惠州岂与杭州同。 东坡寓惠凡三祀,有诗一百□十二。 空将藤菜敌莼羹,江月才留二百字。 万里投荒白发臣,栖栖数口合江滨。 却为湖中了公事,故令岭外苦行吟。 行吟岂是湖山主,不放西湖入佳句。 逐臣幸饱惠州饭,敢向湖山添口语。 东坡东坡真可悲,磨蝎生当绍圣时。 脱离刀几全馀息,领略湖山不在诗。 湖山之灵更有说,东坡先生果奇绝。 前知后有西园公,能为东坡补其缺。 世间清福人最难,清福无过湖与山。 钱唐汝阴久占断,罗浮亦已穷跻攀。 且留惠州一幅画,付与西园细描写。 西园老矣可若何,年来亦是行吟者。 生长西湖六十年,半农半圃半渔船。 持蟹嗅英烟雨外,黑甜软饱水云边。 一片蒲帆五石瓠,六如荒碣三桥路。 峰头白鹤几时还,月下芳魂何处渡。 竹岸杨堤秋正新,三三两两歌采菱。 城头日落不归去,篝灯远近如流萤。 永福寺前钟一动,临风短笛渔三弄。 轮篙撤网携笭箵,网得银梭争笑閧。 漱玉滩横水不波,蓼花深处荷花多。 烛龙晓燄射寒玉,潋滟化作金叵罗。 孤棹最宜孤月上,水鸟无声秋沆漭。 人在冰壶琴一弹,永夜众山皆答响。 园公更喜雨中游,荷声淅沥橹声柔。 烟鬟今已沐西子,画桨何须载莫愁。 万顷烟波湖一曲,人濯其缨我濯足。 结茅懒住罗浮山,却向西湖伴幽独。 西湖幽独好谁论,可是东坡宿种根。 为问西湖千载后,有人能否补西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惠州:广东省地级市。
  • 张萱:明朝人。
  • 钱唐:即钱塘,今杭州。
  • 圣果:美好的成果。
  • 二高:指杭州的两座高山。
  • 三竺:指杭州灵隐山飞来峰东南的天竺山,有上、中、下天竺三寺。
  • 汝阴:古郡名。
  • 欧阳太守:指曾任颍州知州的欧阳修。
  • 标名:扬名。
  • 东坡公:即苏轼。
  • 绍圣: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 元祐:宋神宗赵顼年号。
  • 三祀(sì):三年。
  • 磨蝎(xiē):星宿名,这里借指命运多舛。
  • 西园公:文中所提及的人物。
  • 罗浮:罗浮山,在广东。
  • 蒲帆:用蒲草编织的帆。
  • 五石瓠(hù):可装五石的大葫芦。
  • 六如:佛家用语。
  • 篝(gōu)灯:用竹笼罩着的灯火。
  • 永福寺:寺院名。
  • 笭箵(líng xīng):渔具。
  • 漱玉滩:地名。
  • 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
  • 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 叵罗:古代饮酒用的敞口浅杯。
  • 沆(hàng)漭:水面辽阔无际的样子。

翻译

天下有三个西湖,都有着真实的山水如美丽的画卷。杭州西湖名不虚传,那的二高和三竺犹如神仙所居之处。汝阴那点水算什么呢,欧阳太守把家搬到那。后续游玩的若不是他的门生,怎能让那扬名被人知晓。惠州西湖在岭南之东,扬名也是因为苏东坡。绍圣时已不是元祐的时候,惠州又岂能和杭州相同。苏轼寓居惠州三年,作诗一百多首。只留了二百字写将藤菜与莼羹相比及江月。历经万里到蛮荒之地的白发臣子,数口之家居于江畔。却是为西湖之事忙碌,所以让其在岭南苦苦吟诗。吟诗的岂是西湖的主人,不让西湖进入优美的诗句。被贬之臣幸运地能吃惠州饭,哪敢向湖山多言语。东坡啊东坡真可悲,命运坎坷生在绍圣之时。脱离危险只留余息,领略湖山之美不在诗词中。湖山之灵另有说法,东坡先生果然奇特绝妙。前知后有西园公,能为东坡补上所缺。世间享受清福的人最难,清福没有超过湖山的。钱塘和汝阴已长久占据,罗浮山也已经攀登过。且留下惠州这一幅画,交付给西园公仔细描绘。西园公老了又能怎样,这些年也是个行吟者。在西湖边生活了六十年,一半务农一半种园还有一半与渔船相伴。持蟹嗅着花在烟雨外,在甜美舒适之地享受。一片蒲草做的帆和五石的大葫芦,六如荒碑和三桥路。峰头的白鹤何时回来,月下的芳魂在何处渡过。竹岸杨堤秋天正新,三三两两唱着采菱之歌。城头太阳落下也不归去,笼中灯火远近如流萤。永福寺前钟声一响,临风短笛与渔歌共奏。摇着船桨撒开网带着渔具,网到银梭众人争相欢笑。漱玉滩处水静止波浪不兴,蓼花深处荷花很多。烛龙的光焰映在寒玉上,潋滟的光芒化作金色浅杯。孤船最适宜在孤月下,水鸟无声秋波广阔。人在冰壶中弹琴,整夜众山都回应作响。园公更喜欢雨中游览,荷叶声淅沥船橹声柔和。如女子的发鬟如今已像西子般被滋润,作画的船桨不必载莫愁。万顷烟波的湖有一曲,人可洗缨我可洗脚。结茅不想住在罗浮山,却偏向西湖陪伴孤独。西湖的孤独美好谁来谈论,可是因为东坡曾种下根子。敢问西湖千百年后,有没有人能够媲美西园公。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惠州西湖展开,描绘了惠州西湖的美景以及与它相关的人物和故事。既赞赏了惠州西湖的独特之美,又感慨了苏轼在绍圣时期的遭遇,同时也突出了西园公与西湖的联系。诗中通过对诸多景物和场景的细致描述,如秋日的新景、采菱的画面等,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诗词语言优美优美且生动形象,既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其对历史人物和文化的关注与思考。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