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夜灯下独酌是夕为耗磨之辰昔人□□□□日饮酒诗

· 张萱
一□□□两鬓□,衰慵始觉耗磨多。 欲嘘冷烬添檀炷,且避香风竞绮罗。 爨下熬稃諠腷膊,灯前茧卜戏伽陀。 为言上月春才半,莫遣春光亦耗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耗磨(hào mó):指耗费磨灭,这里指时光的流逝。
  • 檀炷(tán zhù):指檀香,一种香料。
  • 绮罗(qǐ luó):指华丽的衣物,这里比喻繁华热闹的场景。
  • 爨下(cuàn xià):指厨房,这里形容厨房的忙碌声。
  • 熬稃(áo fū):指煮米或煮粥时米粒爆裂的声音。
  • 腷膊(bì bó):形容声音响亮。
  • 茧卜(jiǎn bǔ):古代的一种占卜方式,用茧丝来预测吉凶。
  • 伽陀(qié tuó):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偈颂,这里指念经或诵经的声音。

翻译

在正月十六的夜晚,我独自在灯下饮酒,这一天被称为耗磨之辰,意味着时光的流逝。我感到自己已经老去,两鬓斑白,才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想要点燃檀香,为这冷清的夜晚增添一丝温暖,却又想避开那热闹的香风和华丽的场景。厨房里传来煮粥时米粒爆裂的响亮声音,而灯前则有人玩着茧卜,戏谑地念着佛经。我想说,这个月的春天才刚刚开始,不要让春光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被耗磨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正月十六夜晚的孤独饮酒情景,通过对“耗磨”这一概念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易逝的哀愁。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冷烬与檀炷、香风与绮罗,以及爨下的忙碌与灯前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最后,诗人以春光为喻,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不要让美好的春光也被无情的时光所耗磨。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