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寺

· 张萱
湖头雨过树如荠,落日祇林一杖藜。 渔唱半归孤屿外,钟声已过断桥西。 浮生始觉迷初地,往事谁堪问旧题。 尚喜中天台百尺,可容元度独攀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ì):荠菜,这里形容雨后的树木矮小、茂密。
  • 祇林 (qí lín):指寺庙周围的树林。
  • 杖藜 (zhàng lí):拄着藜杖,藜杖是一种用藜木制成的拐杖。
  • 孤屿 (gū yǔ):孤立的小岛。
  • 断桥 (duàn qiáo):指桥梁中断或残破的桥。
  • 浮生 (fú shēng):佛教用语,指人生如浮云,无常而短暂。
  • 初地 (chū dì):佛教中指菩萨修行的第一个阶段,这里可能指人生的起点或初心。
  • 元度 (yuán dù):可能指作者自己,或泛指有志之士。
  • 攀跻 (pān jī):攀登,上升。

翻译

湖边的雨过后,树木显得矮小而茂密,我拄着藜杖在落日余晖中的祇林中漫步。渔人的歌声在孤立的小岛外渐渐消散,钟声已经从断桥的西边远去。我这才开始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迷茫,过去的往事又有谁能解答那些旧时的疑问呢?但我仍然庆幸,在这高耸的百尺台上,我,元度,可以独自攀登,追寻更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湖边的景色,通过落日、渔唱、钟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浮生始觉迷初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迷茫的深刻感悟,而“尚喜中天台百尺,可容元度独攀跻”则显示了诗人不屈不挠、追求精神升华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