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中送僧还嵋山隐居

半偈曾闻法,虚空无住心。 楚云飞锡去,巴水渡杯深。 一室寄何处,千峰独可寻。 有身缘未子,此别且长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半偈:指不完整的佛经或佛教教义。
  • 虚空无住心:指心境空灵,无所执着。
  • 飞锡:佛教用语,指僧人云游四方。
  • 渡杯:佛教用语,比喻僧人云游四方,如同渡水一般。
  • 一室寄何处:指僧人的居所不定,如同寄居在何处。
  • 千峰独可寻:指僧人隐居在深山之中,只有千峰可以寻找。
  • 有身缘未子:指僧人因为修行而没有子女。
  • 长唫:长吟,指长时间的吟咏或沉思。

翻译

曾经听过不完整的佛经,心境空灵无所执着。 楚地的云随着僧人云游而去,巴水深渡如同僧人云游四方。 僧人的居所不定,如同寄居在何处,只有千峰可以寻找。 因为修行而没有子女,此次别离且长时间吟咏沉思。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人云游四方的情景,通过“飞锡”、“渡杯”等佛教用语,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诗中“虚空无住心”一句,表达了僧人心境的空灵与超脱,而“一室寄何处,千峰独可寻”则进一步以千峰为喻,暗示了僧人隐居深山的修行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生活的向往与敬仰。

宋登春

明真定府新河人,字应元,号海翁,晚号鹅池生。少能诗,善画。嗜酒慕侠,能骑射。年三十,以妻子儿女五人皆死,弃家远游。晚居江陵,知府徐学谟甚敬礼之。后游石首受辱,遂披发为头陀,不知所终。一说于万历十七年离徐学谟家,泛舟钱塘,投江死。有《鹅池集》、《燕石集》。 ► 349篇诗文